中国的互联网产业是越来越疯狂了。

网盘是一个相当传统的产品了。国内早就经历过一轮网盘潮流——即115、永硕、dbank(后来明白是华为产品)等等风靡大陆的年代。那时候网民们疯狂地寻找更快、更大、支持外链的免费网盘,各种产品也是一个接一个出现,其中不少有地方运营商背景。因此也产生了不少恶性竞争——容量越标越大,审核越来越宽,盗版、色情等等违法内容泛滥,但这些内容却也是网盘吸引流量的最大法宝。然而玩火终自焚,一个又一个的网盘因为资金不济或政策、法律压力而被迫关闭——有的直接消失,有的禁止了外链。红极一时的115停止外链即是此轮风潮的一个休止符。

如今,“网盘”换了个名字,成了“云空间”,摇身一变成为了新战场——不过参战的人员变成了国内的互联网巨头。最早的参战方之一其实是百度,它在上一轮风潮的阑珊悄悄兴起,在115倒下的政策、法律的风口浪尖推出了网盘产品,毅然推出外链服务,并且容量不小、速度挺快,很快就被网民们发现并逐渐流行起来。印象中刚开始时百度还是比较低调的,百度盘的流行完全是靠网民的口碑宣传。然而到了今年,见时机差不多成熟,百度推出了好几拨病毒式营销——先是搞了次所谓的“BUG”门,超低价出售空间,最后承认的确是一场营销;后又在最近推出了几乎免费的1T空间,引发一阵抢购。与百度全面开战的360自然也不甘示弱,干脆推出了完全免费的1T网盘(不过需要绑定手机、安装客户端)。

虽然参战方来头不小,概念不同,空间大幅提高,但此轮竞争与前一轮有很多相同之处。首先是疯狂增加容量——从百兆级、G级到现在的T级,我敢保证,“无限容量”马上会到来。然而这样的容量却有很大水分。许多用户是看到廉价甚至免费产品后以“捡便宜”的心理随手注册的,一段时间以后就很少使用甚至完全不用了;就算常用的用户,在国内的网速下也很难上传1T的数据;另外,大部分网盘提供“转存”功能,可把别的用户上传的文件存在自己的空间中,这样多份文件虽然占了每个用户的空间但其实在存储时只需要一份即可。综合各种因素,事实上平均每个用户所用的容量甚至可能只是标称值的1%。更可怕的是,国内网络服务的用户协议十分严苛,如果真要是很多用户存了1T数据,这些用户有可能因为存储的内容含有违法信息或违反用户协议等理由而被停用账号。且不说别的,就拿 GMail 当例子,当时仅10G的内容已经算是非常大了,有些用户通过 GDrive 之类的第三方软件将邮箱虚拟成一个磁盘使用,这些用户中有不少最后就被 ban 了—— Google 尚且如此,百度、360这样做又有何可惊讶呢?

其次就是用“福利资源”吸引用户。这些允许外链的网盘上有大量的“福利”,从传统的各类种子、本子,到现在由于容量增加而新出现的完整的视频,也少不了盗版软件、破解补丁等等。服务提供商只是象征性地做一下审核,没有使用“智能”的名字、内容过滤,甚至在刚开始宣传时有人举报非法资源也不会处理(不过百度盘现在已经足够知名,转而采取了有人举报即删除的策略)。虽然这给我们带来了不少“方便”和“快乐”,但归根究底这是违反法律的——不管中国的法律是否合理,但既然这是现行法律,商业公司就应当遵守。可以说,百度盘的流行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著名的 ACG 毛站,就像当年 WinRAR 流行要归功于一些破解组织一样。

最后再说个题外话,做个类比以起警醒作用。大家不妨看看邮箱行业——曾今号称“无限容量”“终身邮箱”的 yahoo.cn 邮箱,先是在正式上线后缩水成 300GB ,前段时间又迎来了终结。任何互联网服务都是如此,不管是“无限”也好“终身”也罢,都不可靠,只要仔细阅读它的服务条款你就会发现,意外数据丢失、无故终止服务都是随时可能发生的。而玩得越过火的服务越有可能发生意外。为什么我没有批评 Dropbox ?因为它的免费容量只有 3GB ,而且有明确的盈利模式,有优秀的附加功能,可以预见它能够长期生存。而普通的网盘(即使冠以“云空间”之名)是一个高投入、低回报的产品,尤其在国内,即使能够应付存储问题,流量费也堪称天文数字。如此一来,这些上T的免费网盘,之后究竟要怎样生存?虽然是大公司的产品,但也难保最后不会成为大公司争夺用户流量和入口的诱饵和炮灰。